安化神奇的黑茶唱響的“世界茶王”的故鄉(xiāng) |
|
一代茶圣陸羽云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?!?nbsp; 在中國南方安化縣的萬山溝壑、莽莽叢林中,這種嘉木沐天地之雨露,吸山川之精華,歷時1700余載,漸次遠銷西北13省和歐美、東南亞諸國。它被西北少數(shù)民族稱為“生命之茶”;歐美洋人則謂:“安化茶,神茶!” 一、千年古邑安化,被神奇的黑茶唱響的“世界茶王”的故鄉(xiāng) 在晉時,未置縣治的安化茶即已行走江湖,名滿市肆。自唐始,安化茶便成為貢品,在宮廷中嶄露頭角。而于宋時,安化因茶置縣后,安化茶更是廣種遍植,精工細作,歷經(jīng)千余載傳承,終成為江南茶之極品。尤其是“千兩茶”,更被奉為茶中至尊。 打開安化厚重的茶史,便覺一股馥郁的茶香撲鼻而來。 地處巍巍雪峰山北麓的安化,不知從何年月起,茶樹就在這里的“山崖水畔,不種自生”。西晉時,即有“其色如鐵,芳香異常,烹之無滓”的“渠江薄片”行銷于市。渠江,在今安化西南部,是安化最早見諸記載的產(chǎn)茶區(qū)。而至唐代,有關安化茶的記載便已十分清晰。據(jù)唐人楊燁的《善夫經(jīng)手錄》描述,“潭州茶有益陽團茶和渠江薄片茶”。并注“渠江薄片”經(jīng)江陵、襄陽抵長安,先四川的蒙頂山茶入宮廷成為貢品。及至宋時,安化因茶置縣,其茶更為朝廷偏愛。據(jù)宋代熊蕃《宣和北苑貢錄》中載,“安化奉圣的‘芙蓉仙茶’,名列貢茶榜首”。宋熙寧年間便“設茶場于資(水)上,置專官戍守”,并辦有專以米鹽布換茶的“官市”,即“博易場”。宋熙寧7年(1074年)朝廷設立收購茶葉的“茶場司”和向少數(shù)民族買馬的“買馬司”。元豐四年(1081年)又合兩司為一,稱為“茶馬司”,安化即成為封建王朝“茶馬互市”政策的主要茶葉生產(chǎn)基地。隨著茶葉貿(mào)易的急劇擴大,為了保護茶商的利益,安化還招募了1000余名茶商軍,在官道龍?zhí)琳谠O隘守卡,防止流匪劫茶。到民國初年,安化茶園已有30萬畝,年產(chǎn)黑茶3-5萬擔,紅茶20-40萬箱(每箱50市斤)。其時紅茶出口最高年份達70萬箱,約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強。一時間,安化成了茶的海洋:鄉(xiāng)間圩場、集鎮(zhèn)商埠無處不是茶。每逢新葉上市,國內(nèi)外茶商蜂涌而至,形成了“茶市斯為盛,兩岸人煙稠”的壯觀景象。1915年,一個帶有歷史標志性的盛大喜訊傳來:安化紅茶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金獎。自此,安化茶獲得了世界主流社會的承認,為中國茶界贏得了首枚國際金牌。 在回眸安化茶的發(fā)展史時,我們不能不把目光凝聚在后來居上的“安化黑茶”上。聞名于世的“千兩茶”,就是從“安化黑茶”衍生而來。 明嘉靖年間,由于茶馬互市的發(fā)展,西北地區(qū)茶市開放。萬歷年間,明朝廷還頒布了《黑茶章程》,明確安化黑茶為官茶,專銷西北諸省和出口歐美各國。由于安化黑茶具有口感醇厚,香氣純正,能解油去膩、助消化防滯氣等特點,被居住于沙漠、戈壁等荒涼地區(qū)的少數(shù)民族,尤其是放牧牲畜的游牧民族視為至寶,和后起的益陽茯磚茶一道,被稱為“中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之茶,西北少數(shù)民族的生命之茶?!泵磕甏合闹H,晉、陜、甘、綏、鄂、豫等省茶商,都要上門坐購,有的還上山劃定茶園統(tǒng)收,唯恐不能購到新茶。 隨著銷售渠道的不斷拓展,“安化黑茶”的包裝不便運輸問題日益凸現(xiàn)。道光元年(1821年)安化茶農(nóng)便將黑花踩捆制作成圓柱形,每柱重16兩老秤6斤4兩,計100兩,故又稱“百兩茶”。這一改進,對黑茶的銷售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。而驚世紀的創(chuàng)造,始于清同治年間。在資水河畔的江南鎮(zhèn)江邊村,幾家劉姓茶農(nóng)在“百兩茶”的啟示下,制作出了“千兩花卷茶”(老秤62.5斤)?!扒刹琛北取鞍賰刹琛敝谱鞯碾y度更高,勞動強度更大,茶葉用新鮮篾片制成花格篾簍箍嚴,包裝與成型同步進行,前后有三十多道工序,達到了緊壓黑茶技術的顛峰,只有得先人真?zhèn)?,技藝精湛的踩制師傅才能操鍋制作。成品“千兩茶”圓柱長老五尺(166.5公分),圓周一尺七(56公分),有詩云:“貌似樹干卻是茶,神奇之棒誰敢攀?駱駝路上鈴聲響,半年釜飲已到家?!庇^賞“千兩茶”驕姿,真有鬼斧神工、渾然天成之感。 “千兩茶“是緊壓黑茶中的極品。有茶商將一支“千兩茶”浸泡7年而茶心不濕。它存放愈久味道愈濃烈醇香,沖泡上百道尚余茶味,放置十天后仍可以品飲?!扒刹琛眱?nèi)質(zhì)轉(zhuǎn)化的生物化學機理讓世人驚嘆。中國臺灣學者曾志賢對“千兩茶”推崇備至,窮十余年心血,在2001年寫就了一部堪稱當代茶典的著作:《方圓之緣———深探緊壓茶世界》。書中對“千兩茶”高度贊賞,稱它是“茶文化的經(jīng)典,茶葉歷史的濃縮,黑茶中的極品”,并尊奉“千兩茶”為“世界茶王”。此書一出,立即在業(yè)界引起轟動,“‘千兩茶’只有中國有,中國只有安化有”的佳句,也迅速響遍全球。近些年來,“千兩茶”受到了歐美、東南亞地區(qū),尤其是日、韓等國的青睞,一支50年以上的陳品,在日本和韓國市場已飆升到了近百萬人民幣。只可惜這樣的珍品已存世稀少,實際上是有價無市了。 如今,只有在北京故宮、臺灣故宮、湖南農(nóng)學院、安徽農(nóng)業(yè)大學能見到百年“千兩茶”的身影。不過,那是作為鎮(zhèn)院之寶收藏的,人們只能作文物觀賞,一飽眼福。 說到安化黑茶的崛起,一個對安化黑茶的發(fā)展起到過重要作用的重量級人物,我們應該永遠銘記。他就是我國黑茶理論之父———彭先澤先生。1939年,彭先澤親赴安化,創(chuàng)辦了“安化黑茶廠”,大量收購茶葉,壓制黑茶磚,開創(chuàng)了安化黑茶壓磚的歷史。他又由內(nèi)蒙入疆,與蘇俄簽訂了換貨貿(mào)易合同,打通了黑茶銷售渠道。先后出版了《茶葉概論》、《茶葉行政》、《安化黑茶》、《安化黑茶磚》等著作,在世界茶葉領域享有盛譽。 二、萬首翹盼,安化茶成為尊貴身份的象征 隨著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的一聲錘響,品飲安化茶成了一種時尚和尊貴身份的象征。在益陽,在長沙,在全國各大中城市,忽如一夜春風來,懸掛安化茶牌號的茶館、茶鋪、茶店遍布大街小巷,一茶驚世,萬首翹盼。 當下,品飲安化茶成為了一種時尚,一種尊貴身份的象征。然而,“安化茶”的概念,并非只有“世界茶王”千兩茶獨享尊榮。在安化茶人看來,在安化茶的家族中,“安化紅茶”、“安化綠茶”,完全可以和“千兩茶”媲美,同樣彌足珍貴。 “安化紅茶”在二十世紀初一舉奪得國際金獎后,又經(jīng)近百年的探索、研制,茶質(zhì)愈益優(yōu)良,現(xiàn)已在國際市場形成了霸主之勢。美、英、法、德、加拿大諸國,更是宣稱紅茶“無安化字號不買”。 而“安化綠茶”,更是源遠流長,根基厚實。單說新中國誕生后出產(chǎn)的“安化松針”,就是“當驚世界殊”的極品綠茶?!鞍不舍槨蓖庑渭氈毙沱?、翠綠蔥嫩,婉若松針。它獨有的玉顏一出世便在綠茶領域獨領風騷。上世紀50年代初,安化茶場就曾攜“安化松針”晉京獻毛澤東主席品飲。一代偉人品嘗后十分滿意,即囑秘書給安化寫信,要安化生產(chǎn)出更多的好茶支援國家建設。半個多世紀來,“安化松針”在與各種名茶的博弈中一直穩(wěn)居魁首,先后獲得“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金獎”、“烏蘭巴托國際商工貿(mào)博覽會金獎”等十余項國際國內(nèi)大獎。而“云臺春芽”、“安化銀毫”、“銀幣茶”等安化綠茶的后起之秀,也是中國綠茶中的佼佼者,始終在國內(nèi)外市場大行其道。 再就“安化黑茶”而言,也非“千兩茶”在獨步而行?!鞍不诓琛敝械摹叭u”、“三尖”,其品質(zhì)、其聲望,也可與“千兩茶”同行天下。所謂“三磚”,就是指茯磚、黑磚、花磚茶(其中茯磚有安化茯磚、益陽茯磚之分,各有其妙)。茯磚茶做工精細,技術復雜,非一般黑茶可比。尤其是茯磚發(fā)酵后有機物產(chǎn)生的“金花”(即“冠突曲霉”),能繁衍許多對人體有益的特殊微生物,這種現(xiàn)象成為世界的不解之謎。日本每年都要從益陽、安化進口200多噸茯磚茶,并把茯磚茶里的“金花”內(nèi)含物對人體的有益作用,列為了一項重大的科研課題。 所謂“三尖”,是指天尖、生尖、貢尖。“三尖”黑茶是采用谷雨時節(jié)的鮮茶加工而成,葉嫩茶凈,色澤純黑,為黑茶里的精品。“三尖”茶曾經(jīng)只有官僚階層和富庶人家才能飲用,是典型的貴族茶。清道光年間(1825年前后),“天尖”和“貢尖”就被朝廷獨攬,列為貢品,因產(chǎn)量稀少,民間難得一見。2005年2月14日,一簍由安化白沙溪茶廠53年前生產(chǎn)的50公斤“天尖”,在中央電視臺鑒寶欄目現(xiàn)身。專家們對“天尖”茶的貴族身世進行了詳細評說,給這簍茶評估出了48萬元的天價,一時震撼了茶葉界和收藏界。 安化茶的尊貴,專家們當然熟知。自唐代安化茶成為貢茶之后,歷經(jīng)五代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朝朝都受到帝王之家、王公顯貴的追逐:宋代曾專旨“芙蓉仙茶”向朝廷納貢,元朝再加“云霧茶”進獻皇宮,明洪武年間,朱皇帝又欽點歲貢22斤“安化芽茶”御飲。清朝后,安化散黑茶又成為中國皇家茶桌上最后的風景。在古代,茶一旦成為貢品,就是專營專運,平頭百姓自不待言,縱是一般官吏士紳、商賈名流也不能染指,否則項上人頭不保,安化茶的尊榮可見一斑?,F(xiàn)在,歷史的風云早已將專制的封建王朝蕩盡,安化貢茶進入了萬兆尋常百姓家。但是,它的皇氣還在,它的貴族品質(zhì)沒有散去,它的高雅尊榮早已浸透到了國人的骨髓里。時下,在益陽,家里接待客人,如果沒有安化茶,尤其是安化黑茶,就覺得沒有體面,不顯尊貴。而此風還流行到各大都市。上半年筆者去北京辦差,順帶給一朋友送去一封“安化磚茶”。朋友見茶欣喜萬狀,說如今許多有身份的人都喜飲安化黑茶,“千兩茶”和“天尖”還像國酒茅臺一樣,上了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接待外賓的國宴。還戲謔地告之,誰家里有了“安化黑茶”,就好像有了鎮(zhèn)家之寶,來客都會高看三分。如今在臺灣,很多名人雅士也以品飲安化茶為快事?,F(xiàn)在,在全國各地,懸掛安化茶招牌的店鋪比比皆是,一些高檔黑茶盡管人們重金求購,也已供不應求。 就是在國外,安化茶的地位也十分顯赫。老外們把安化茶稱為“宮廷古茶”,購買的一般都是豪門顯貴和中產(chǎn)階級,通常用來在重大喜慶和社交活動中待客,或者饋贈親朋好友。 安化茶的尊榮,除了它數(shù)百年暢行天下,經(jīng)久不衰,具有高貴的名門“血統(tǒng)”之外,還有一個秘訣就是它的品質(zhì)有著極好的保健功能?,F(xiàn)代人追求養(yǎng)生保健,渴望延緩衰老,而安化茶恰恰能滿足人們的這一需求。茶中的多酚類、茶色素、茶皂素類、氨基酸類、生物堿類和無機元素類,對人體都有極好的保健作用。有關專家評介,安化黑茶蘊含的有益元素遠遠優(yōu)于各地同類茶品。西歐諸國很多茶家則稱贊安化黑茶是“益壽美顏的神茶”,這大概是他們幾經(jīng)甄選、比較之后的有感而發(fā)。近幾年,日本專家還在茯磚茶中提煉出了一種比黃金還貴重的保健品,這更使安化黑茶平添了一層神秘和尊貴的色彩。 安化茶彰顯尊榮,市場需量猛增。可謂一茶驚世,萬首翹盼。據(jù)悉,今年安化茶的產(chǎn)量、產(chǎn)值均已達到建國以來最高水平,我們祝愿,有著名門血緣、高貴血統(tǒng)的安化茶能萬世延傳。 三、不負前人,把安化打造成“世界茶都” 讓千年茶鄉(xiāng)蝶變?yōu)椤笆澜绮瓒肌辈⒎巧裨?。得天獨厚的?jīng)典江南山水優(yōu)勢和千余年制茶傳統(tǒng),使安化具有了問鼎“世界茶都”的雄厚實力。中國茶界的一些專家、學者,紛紛建言獻策;社會各界許多有識之士也極為關注?!霸於肌背蔀榇髣菟叀?nbsp; “世界茶都”,一個神圣的名字。它意味著這里是盛產(chǎn)優(yōu)質(zhì)茶葉的圣地,極品茶王駐蹕于此,引領著全球的茶葉潮流。 放眼當今天下,誰能問鼎“世界茶都”的圣名?毋庸置疑,首選當然是安化?!笆澜绮柰酢钡墓枢l(xiāng),有著“世界茶都”的天然強勢和王者之氣。 ———這里環(huán)境優(yōu)越,山水靈秀,雨量充沛,土壤肥美,溪峪蜂谷間常年云霧蒸騰,空氣清新濕潤,能為茶葉的生長發(fā)育和生理生化過程提供良好的自然條件。地理位置不可能克隆、移植,惟安化這方山水,能產(chǎn)生世人公認的優(yōu)質(zhì)茶。 ———有千余年傳統(tǒng)的精湛制作工藝。安化茶品質(zhì)獨特,工藝特殊,外人難以掌握,有的技術精髓,屬國家機密,其它茶類不能企及。 ———我國最權威的黑茶專家施兆鵬和劉仲華一致認同:“安化黑茶,中國獨有;中國黑茶,安化獨尊!” 這就是安化茶的王氣所在。 安化面臨著打造“世界茶都”的最佳機遇。能抓住機遇,我們就能不負先人,德昭后世;反之,我們就會有負祖先的輝煌,愧對子孫的傳承。無論從哪個方面看,把安化建成茶葉世界的皇城,正逢其時,且時不我待。 益陽市委、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。早在2006年10月,市委書記蔣作斌就親赴安化,深入茶區(qū)考察,對安化茶的起源、發(fā)展、現(xiàn)狀及其影響做了詳細調(diào)查。他指出,安化茶擁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(yōu)勢,有獨特的傳統(tǒng)工藝,有千百年厚重的文化積淀,要立足于把安化茶產(chǎn)業(yè)、茶文化打造成國際性品牌。安化茶人要有世界眼光和寬闊胸懷,共同聯(lián)手把安化茶葉做成穩(wěn)居世界一流的產(chǎn)品。 隨之,益陽市茶葉協(xié)會成立。協(xié)會章程宣告:用10年左右的時間,把益陽暨安化打造成馳名中外的茶都! 如驚雷滾過,讓萬眾矚目。 安化“造都”盛舉,深得中國茶界權威專家、學者的贊許。世界一流的微生物學家王志偉,多次親臨益陽,對安化茶的生產(chǎn)制作予以悉心指導;中國頂級茶學專家施兆鵬等,更是熱心地擔任了益陽市茶葉協(xié)會的顧問?????? 更難能可貴的是,一些身居外地益陽籍人士,對此也極為關注。他們紛紛獻言獻策,為安化的豪情鼓與呼。曾以一部《腳都》引起文壇內(nèi)外熱議的益陽人于建初先生,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對安化打造“茶都”進行了深入思考。他以一個企業(yè)家的商業(yè)洞察力,以一個作家的社會責任感,寫就了一份洋洋數(shù)千言的“黑茶工程造茶都”的建議方案,遞交給了益陽市委、市政府。他提出,要把安化黑茶操作成一個規(guī)模宏大、能吸引各種力量,又能向社會全面輻射開來的“黑茶系統(tǒng)工程”,這個工程的終極目標,就是打造“世界茶都”!他以為,造都關鍵是造勢,安化茶的“質(zhì)”名震天下,“勢”卻未成氣候。為造勢,他建議要做好七件事。一、舉辦一場“世界茶”新聞發(fā)布會。二、出版一部書名為《茶都》的長篇小說。對這部小說,于先生甚至都已有初步構想:小說以清代安化黑茶業(yè)為背景,以一家老牌茶行的興盛為主線,反映安化茶人世代傳承,產(chǎn)茶、制茶、銷茶,最后稱雄世界的艱辛之路和茶鄉(xiāng)兒女的恩怨情仇。書中將重筆刻畫對安化茶的傳播起過重要作用的清代名臣、安化小淹籍人陶澍及左宗棠、胡林翼、道光帝、青年慈禧等歷史人物,把他們對安化茶的推崇、喜愛生動再現(xiàn)。預計,這部小說成書后,一定會為推介安化茶發(fā)出一聲驚響。三、拍攝一部以《茶都》故事情節(jié)為基礎,反映黑茶產(chǎn)業(yè)題材的長篇電視劇。四、拍攝一部同名電影。五、一年一度舉辦一次茶文化節(jié)。六、開發(fā)具有國際影響的醫(yī)藥、美容、減肥、保健食品等系列產(chǎn)品,開辟黑茶新的市場。七、打造中外聞名的百里茶廊,整合以茶馬古道為主體的旅游資源。 建議方案大氣而貼近實際,周密而不耽于細微,系統(tǒng)而利于操作,得到了益陽市委、市政府的首肯,稱這是一份很有價值的“戰(zhàn)略性建言”。 “江山還要文人捧,堤柳至今尚姓蘇?!边@是近代著名文學家郁達夫在《詠西湖》中的一句詩。的確,在文人的筆下,描繪出了許多名山勝景,讓后人概嘆。而中國茶,歷來與文化密不可分,文人雅士爭相吟頌,蔚成厚重“茶文化”大觀。清代兩江總督陶澍,在嘉慶二十年,在北京舉行消暑集會,除以安化茶招待客人外,還作長詩《詠安化茶》一首,使安化茶名動京畿。晚清時在江西做過官的安化唐家觀人喜仙、民國初年曾以答聯(lián)形式為難過青年毛澤東的安化勸學所所長夏墨庵等,都曾對家鄉(xiāng)的茶葉吟詩作詞稱頌,使不少外地人通過他們的詩作認識了安化茶。但是,對于有著悠久歷史、品質(zhì)優(yōu)越、龍行天下的安化茶而言,這樣的“勢”顯然還遠遠不夠。缺乏名人名作力捧,這是安化茶造勢的短板。于建初先生在他的建議方案中設計的七宗事目,幾乎宗宗與文化有關,這是很有見地的。新中國成立以來,安化籍文藝家在宣傳家鄉(xiāng)的茶葉上,也做過積極努力,寫有花鼓戲“烘房飄香”、“新站長”、“山霧蒙蒙”,電視劇“鄉(xiāng)里妹子”和被拍成彩色電影的舞蹈“春滿茶山”等文藝作品,,曾轟動一時??上Ф际菃伪鲬?zhàn),時斷時續(xù),未成大勢。其實,有著深厚茶文化底蘊的安化茶,在民間就傳流著許多山歌、民歌,只要稍加整理,就可成為文藝精品。如“十二月采茶歌”,制“千兩茶”的“踩茶號子“等,它們語言生動質(zhì)樸、自然風趣,具有濃郁的鄉(xiāng)土氣息和茶鄉(xiāng)風味。特別是“踩茶號子”,在壓制“千兩茶”時幾個大漢如吼般同聲吶喊,粗獷而不失韻調(diào),自然而不失節(jié)律,頗有原生態(tài)民歌之風———“壓起來呀/把杠抬呀/重些壓呀/慢些滾呀/大杠壓得好呀/腳板穩(wěn)住勁呀/小杠絞得勻呀/粗茶壓成粉呀/細茶壓成餅呀/香茶銷得遠呀/好茶治百病呀/黃腫包吃了能消腫呀/要止瀉病喊得應呀/又止渴來又提神呀/無名腫毒冒得生呀/喝它幾碗賽雷公呀/噢哩喂哎喂哩伙呀/壓了一輪又一輪呀/??????” 這支“踩茶號子”,喊時韻腔很足,如果配上音樂,絕不會遜色于“九月九的酒”、“好漢歌”、“走西口”等曲調(diào),這應該是我們文藝家們最好的創(chuàng)作素材。中共益陽市委書記蔣作斌在安化考察時說,要盡快組織專家、學者全面系統(tǒng)地搞好茶文化的挖掘、整理、提升,利用影視、歌曲、節(jié)會等形式,大力張揚安化茶產(chǎn)業(yè)、茶文化。這是對打造“世界茶都”用文化造勢的高瞻遠矚。 近日獲悉,安化正在申報“安化黑茶原產(chǎn)地保護”和“世界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”專利,這無疑又向打造“世界茶都”邁進了一大步。 |
|